为积极响应学校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活动号召,全力促使 AI 在教学中发挥实效,助力教学全方位升级,4月2日,计算机学院以系部为单位开展了主题为“AI赋能教学与课程数字化转型”的研讨活动。
计算机系教师围绕AI在教学中的应用展开讨论,内容涵盖AI工具的实操运用,借助AI生成教案与教学案例的方法,AI背景下考核方式的变革,AI为教学成果申报带来的机遇,AI的局限与挑战等方面。与会教师分享了AI应用于教学的经验,也剖析了AI赋能教学所面临的问题。大家一致认为,AI返回的信息可能是不准确的,尤其是让其解决复杂问题时,有可能返回的结果是错误的,因此要甄别使用;对于AI生成的错误信息,可以利用其教育引导学生;在教案和教学案例生成上,Deepseek能够生成非常丰富的情景,可用于生成趣味性的案例;AI赋能教学不仅仅是AI工具的使用,应该结合每门课的特点和每名老师的特点,从不同专业、不同课程等角度,用其解决教学中的痛点问题,培育教学成果。

计算机系教师在研讨交流
智能科学与技术系的教师从智能专业视角,讨论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更新教育理念,创新教学模式,丰富课堂教学内涵,提升课程建设质量。与会教师认为,应积极尝试使用AI工具完成一部分基础教学任务,提高教学效率。但有教师指出,大模型的应用,会让学生的两极分化更严重,优秀的学生在人工智能工具的加持下会更显优秀,而不懂得运用AI工具的学生则更容易被淘汰。同时,与会教师希望聘请有AI赋能教学经验和智慧课程建设经验的专家给大家做报告,也期待学院选出的AI赋能教学试点课程、智慧课程尽快展示阶段成果,共享建设思路,推动AI赋能教学和智慧课程建设全面开展。
智能科学与技术系教师在研讨交流
基础教学部的老师针对《人工智能概论》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展开了讨论。与会教师认为,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教学需兼顾零基础学生的认知水平、学科交叉性以及AI的伦理社会影响,建议将课程分为人工智能发展历史、如何使用人工智能生成文档、如何使用人工智能分析数据、如何使用人工智能生成图片和视频等几个模块。以“低门槛、广视野、重实践”为核心,每节课采用“基础概念—应用场景—伦理反思”三阶递进式教学:通过生活化案例讲解AI基本原理;结合跨学科案例(医疗、艺术、金融)和简易工具实践让学生直观感受AI能力;通过伦理辩论和小组项目培养批判性思维,并讨论由人工智能引发的社会伦理问题。
基础教学部教师在研讨交流
AI赋能教学和智慧课程建设是本年度学校在教学工作中的重点任务。学院将以本次研讨会为契机,将研讨成果切实转化为日常教学行为,确保 AI 真正融入每一堂课。学院将继续深度剖析当前 AI 应用于教学及智慧课程建设中的痛点与难点,制定出更具针对性与实操性的推进方案,同时组织教师开展系列培训与实践活动,推动课程数字化转型稳步前行。
文字:佐雷
初审:张琦
复审:张洪业
终审:李建坡